|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市场动态 » 重庆:深化配套改革,让林权真正变为“真金白银”

重庆:深化配套改革,让林权真正变为“真金白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13  浏览次数:571
    省花协12月13日资讯:

      “和山林打了一辈子交道,要说最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系列深化改革举措的人,我肯定算一个。”12月8日,记者在时隔三年后,再次来到南川区南城街道汇星村,见到已经66岁的林农王理才时,他正在自己的苗圃里忙着为一棵棵幼苗施肥。这位被誉为重庆“林改第一人”的老林农,一路见证和参与了我市林改。

  聊起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一系列举措,王理才道出了自己心中所想:这些年的林改,让我们林农成为“林子的主人”,但要依靠林权富起来,还真得按十八届三中全会说的那样,深化林权改革,完善配套制度,这样,林权才能真正变为每个林农致富的“真金白银”。

  林权配套改革试水,他从“负翁”变“富翁”

  王理才是汇星村四社的一个普通农民。年轻时,他就对生机盎然的绿色山林有着一份难以言喻的情感。那时林地是集体的,但盗伐、山火、病虫害、牲畜践踏……林子质量每况愈下。

  “何不包下这座山,自己来经营呢?”抱着这样的想法,王理才找到了南川区林业局。

  1993年,在南川区林业局的指导下,村里就山林承包问题召开了集体讨论会。经过激烈的争论,王理才与村里签下了林地承包合同,成功流转了侯家沟1013.4亩林地,所获收益,村集体和王理才二八分成。

  承包山林后,王理才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建筑业务,全身心投入到对林子的经营中。他对中幼林开展抚育管护,对疏林地进行补植补造,对荒山荒地实施新造林,大力发展杉木、香桂等速丰林和经济林。

  10多年时间,在他的悉心照顾下,昔日满目创伤的山林,绿树成荫,生机勃勃。2006年,南川区作为林改主体改革试点区,开始对林地确权颁证,王理才换发了林权证。然而,此时的王理才,却因为举债太多,又无法将林地变现,成为当地有名的“负翁”。

  2008年,重庆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开林权制度改革,已先一步完成主体改革的南川区,在2008年底开始试水林权配套制度改革,并借鉴外省模式,搭建林权交易平台,成立了我市首家林地林木交易中心,力图让林农手中的林权“活起来”。

  “当时,林权流转是个新东西,我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尝试了一下。”2009年1月,王理才来到南川区林地林木交易中心进行了登记,尝试出手林地使用权。让他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周时间,他就收到了回音——重庆恒耀集团通过交易中心网站上的信息,看中了他的林地。

  通过洽谈,最终王理才与恒耀集团签订了林地流转合同,流转金额220万元。按当初与村里的承包协议,除去集体获得的44万元收益,王理才分得176万元。扣除多年来的经营成本,王理才实际获利130万元,相当于每年获利8.7万元,一举成为当地有名的“富翁”。

  王理才是依靠林权配套制度改革首个获利的重庆林农,因此,也被媒体称为重庆“林改第一人”。

  配套制度不健全,“富翁”再度欠下巨额债务

  从山林中收获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那段难忘的经历和对山林的情感,也让王理才从此与山林再也分不开。2010年初,王理才毅然将自己赚得的176万元,再次投入到林业中,在自家附近寻觅了一块荒山,开始发展苗圃。

  “那时,为了尽快把苗圃建起来,我和家人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干活,一直要干到天黑。”回忆起那段起早贪黑的日子,王理才很是感慨。他告诉记者,那段时间,这片荒山可谓当地变化最快最大的。随着一笔笔资金的投入,荒山有了公路,苗圃逐渐成型,仅一年时间,苗圃面积就达到300多亩。荒山有了绿色,王理才的内心也充满了绿色的希望。

  然而,随之而来的境遇,却让王理才焦急万分——由于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王理才赚来的176万元很快就花光了;与此同时,建设苗圃,每天都要雇用30名以上的劳力,按照每人每天50元计算,仅劳务费每天就要支出数千元。

  “没钱了,这该怎么办?”王理才很发愁。

  “你不是有这么大的苗圃吗,听说现在林权可以抵押贷款,去找银行贷款吧。”在周围人的建议下,王理才找到了银行,希望能用林权进行抵押贷款,缓解流动资金的不足。

  “虽然那时已经有了林权抵押融资的政策,但个人贷款融资还是很困难。”王理才说,那时,他就带银行的人来实地查看过,但最后得到的答复是“不行”。王理才私下问过银行的人员,得到的答案是:个人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太大,你又没实体抵押物,要是林子被盗了、发生火灾了,我们找谁去?

  对这个“私底下”的解释,王理才心里其实也认同,解决苗圃流动资金的问题再度“火烧眉毛”。不得已,王理才再次向身边的亲戚朋友求助,你3万、他5万地开始借款,欠债最多时接近30万元。

  所幸的是,树苗成长周期相较大树来说短得多,王理才也因此获得了转机——他通过贩卖一定规格的树苗,将其用于偿还欠款;然后,再向其他人借款,用于苗圃发展。就这样,通过这种“滚雪球”的方式,王理才逐渐摆脱了困境。直到2012年初,王理才终于还清了所有欠款,并有了一定的流动资金,苗圃也发展到了500亩。

  期待深化林改,让林权真正“活起来”

  “要是能早点完善林权配套制度改革,我的发展之路也不会这么艰辛。”王理才说,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林地财产权、强化林地林木政策保险等一系列改革方向,“是真正在为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着想,我也盼了很久。”

  “按照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改革目标,重庆正在全力探索和推进。”与记者随行的市林业局林改办主任张晓勇说,重庆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几年来加快了林权配套改革的步伐。

  比如王理才说到的融资难问题,我市逐步加强了林业政策性保险的覆盖力度。今年,全市公益林已实现了森林保险的全覆盖。我市还加大了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规定林权抵押贷款利率在同等条件下优惠5%-10%,并由市、区县两级财政出资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因林权抵押贷款的损失补偿35%,由此打消了银行对个人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顾虑,银行放贷积极性大幅提高。目前,全市累计林权抵押贷款已达127.6亿元。

  同时,我市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林地和林木“两权分离”模式,即:林地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分离,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分离,林木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分离。通过分离,除林地所有权属国家或集体外,其他三项权利主体从同一个单位或个人变为不同单位和个人,有利于林权的流动和利用,既满足了社会投资者落实“谁造谁有”权属的呼声,又不致于导致农民失山失地,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民的林地承包经营权。

  在一些地区,我市还积极探索森林景观资源使用权(即林地、林木经营权)的流转,推行“森林景观也值钱”、“社会也可买生态”等新观念,充分挖掘林木景观价值,实现了“不砍树也能变现”。目前,全市已流转森林景观资源30多万亩,涉及农户18万多户,林农增收达1.2亿元。

  “今后,制度肯定会越来越完善,我们手中的林权,也肯定能换来更多‘真金白银’。”王理才说,现在,他的苗圃所处的位置,将纳入金佛山景区开发,流转金额有望达3000万元。这让他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又有了新的憧憬。

  “森林是‘绿色银行’这个一点不假,今后我还是会呆在林业这个行当中,苗圃流转出去以后,就找荒山荒地发展木本金银花,我的目标是5年发展1万亩,将来为饮料商提供金银花原料。”对此,王理才充满信心。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