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病虫防护 » 杏球坚蚧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杏球坚蚧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30  浏览次数:175
杏球坚蚧俗称“杏虱子”,是杏树上普遍发生的一种害虫。近几年杏球坚蚧危害加重,受害株率达75%~90%,严重影响了杏扁的产量和品质,减产减收30%~50%,发生严重的植株绝收,甚至造成杏树叶片大量脱落,杏芽不发、枝干枯死或整株枯死。但由于其体躯表面覆盖厚厚的蜡层,药剂防治往往效果不佳。
  为此,笔者对张家口地区杏球坚蚧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引起杏球坚蚧病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原因
  由于近几年本地区春夏降雨增多,有利于蚧壳虫的滋生繁殖;冬季气候变暖,降水偏少,给蚧壳虫的幼虫安全越冬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反而利于其越冬存活。
1.2 管理原因
  在气候多变的年份,果农用药不合理,依然按往年的治病治虫时间和药物进行管理,没有做到按照发生的病虫种类和防治的关键期用药。其次,使用高毒农药杀死很多蚧壳虫天敌,一旦有利于蚧壳虫适宜生活环境出现时,蚧壳虫很容易爆发成灾。
1.3 蚧壳虫本身抗药性增加
  蚧壳虫对特定的管理方式产生了适应能力,特别是对常用的几种农药形成较强的抗药能力。
2 发生规律
  杏球坚蚧在河北张家口地区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裂缝越冬,虫体覆盖蜡质。第2年3月中旬开始出蛰活动,群集固着在2~3年生枝条上为害,但由于气温低而活动慢。3月下旬虫体逐渐膨大,分散固定为害,体背开始分泌蜡质。4月上旬雌雄性分化。分化后,雄性若虫分泌白色蜡层包被,于4月中旬在蜡壳内化蛹,4月下旬羽化,雄虫与雌虫交尾后死亡。受精雌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产卵于母体下,产卵量因虫体大小而不等,一般在600粒左右,卵期7~10d。卵自5月中旬开始孵化,下旬为孵化盛期,孵化期27d,初孵若虫爬出,开始活动慢,经2~3周后,集中固定在杏树枝条上吸食枝液为害,9月下旬蜕皮1次,而后越冬。
3 防治措施
  蚧壳虫有较厚的蜡质保护难以防治,必须抓住两个关键时期进行防治才能取得较理想效果。一是3月中旬越冬若虫活动之时;二是5月中下旬卵孵化盛期至二龄若虫固定分泌蜡质之前。
3.1 人工防治
  冬春季节结合冬剪,剪除有虫枝条并集中烧毁。也可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期间,即越冬幼虫从白色腊壳中爬出后到雌虫产卵而未孵化时,用钢刷或乱布等擦除越冬雌虫,并注意保护天敌。这种方法能减少雌虫产卵,经济有效。
3.2 药剂防治
3.2.1 在发芽前结合防治其它病虫,先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然后在杏树萌芽后至花蕾露白期间,即越冬幼虫自蜡壳爬出40%左右并转移时,再喷1次氯氰菊脂800~1 200倍液,或腊蚧灵300倍液等,喷药最迟在雌壳变硬前进行。
3.2.2 若虫孵化期防治
  约在6月上中旬连续喷药2次,第1次在孵化出30%左右时,第2次与第1次间隔1周。当地主要用氯氰菊脂2 000~2 500倍液,或灭扫利3 000倍液,或0.50波美度石硫合剂等。严重时喷800倍的40%水胺硫磷与2 000倍的90%万灵可湿性粉剂混合液较理想。
3.3 生物防治
  黑缘红瓢虫是蚧壳虫的天敌,因此要加以保护利用。或建立天敌培养区人工繁育,散放在杏林区。 
3.4 应注意的问题
3.4.1 每次喷药都必须细致周到,尽量使虫体直接沾上药液。如喷药后遇雨,应补喷1次。
3.4.2 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条件,发生期迟早不同,因此必须掌握当地恰当的防治时间。
3.4.3 欲使短时间内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可采取早春与孵化期防治相结合的形式。
3.4.4 大杏扁树对乐果、氧化乐果、敌敌畏等敏感应慎用。
3.4.5 生长季节尽量避免使用残效期长的剧毒农药,以防人畜中毒和杀伤天敌。

 


许军
(宣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张家口 075100)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