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病虫防护 » 竹林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2)

竹林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24  浏览次数:167

1 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 Butler)
  1年发生1代, 以卵越冬, 4月中下旬幼虫从竹笋顶端或侧面蛀入笋内造成退笋, 20~25 d后幼虫老熟。入土化蛹, 成虫6月份羽化。其它石竹秀禾夜蛾(O.apameoides Draudf)和淡竹笋夜蛾(Kumasia Kumaso Sugi)与竹笋禾夜蛾同时发生。
  防治措施: (1)出笋期间及时挖除退笋, 杀死笋内幼虫, 以降低来年虫口密度; (2)秋、冬季施用10%草甘膦水剂7.5 kg/hm↑2, 或垦复清除林地内杂草, 既可消灭越冬卵, 又切断初孵幼虫的食料。
2 一字竹象(Otidognathus davidis Fab.)
  危害刚竹属、箬竹属、苦竹属、茶杆竹属等60余种竹子, 但以刚竹属为主, 成幼虫均在笋上取食, 幼虫钻蛀危害, 导致笋成竹后折枝断梢, 秆部虫孔累累, 节间缩短, 竹材僵脆。1年1代, 以成虫越冬, 4~5月以成虫危害竹笋。
  防治措施: (1)毛竹等大径竹种用笋基注射杀虫剂, 如50%甲胺磷1~1.5 ml; (2)小径竹用触杀性杀虫剂防治成虫, 如20%氰戊菊酯或2.5%溴氰菊酯与80%敌敌畏混合使用, 成虫期喷2次(间隔5 d), 每次150 mL/ hm↑2; (3)冬季竹林垦覆, 可直接杀死幼虫。
3 江苏泉蝇(Pegomyia kiangsuensis Fan.)
  主要危害刚竹属, 幼虫在笋上蛀食危害造成退笋, 被害大笋可发育成竹, 但新竹秆部有虫孔而且节间缩短, 折枝断梢。1~2年1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 3~4月羽化, 幼虫期约20~25 d, 4月下旬、5月上旬老熟入土化蛹。
  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虫退笋, 秋冬垦覆松土, 降低虫口密度; (2)成虫期在竹林内用糖醋液和杀虫剂涂抹的鲜笋诱杀。(2)也可笋基注射内吸杀虫剂, 但要防止人畜中毒。
4 竹蝗
  危害竹子的蝗科害虫有20余种, 以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危害最严重。其它常见的有青脊竹蝗(C. nigricornis Walker), 1年发生1代, 以卵在土中越冬, 5月上旬~5月底孵化, 跳蝻(若虫)5月上旬~6月下旬, 成虫7月上旬~9月下旬。一般成、若虫均能危害。
  防治措施: 竹蝗大面积发生时危害性极大, 防治应控制在跳蝻上大竹以前。(1)对成虫集中产卵林地进行重复除卵、减少虫源; (2)初孵跳蝻群集小竹、笋箨取食, 用2.5%溴氰菊酯超低量喷雾防治, 用药量15 m L/ hm↑2, 1星期后再防治1次。(3)跳蝻上竹后可采用敌敌畏烟剂7.5~11.25 kg/ hm↑2防治, 也可用油烟剂防治。
5 竹螟
  危害竹子的竹螟约10余种, 常见的有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竹绒野螟(Crocidophora evenoralis Walker)等5种, 其中以竹织叶野螟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主要危害毛竹、刚竹、淡竹、青皮竹、撑篙竹。大发生时吃光竹叶, 导致竹株枯死, 使翌年出笋减少30%~50%, 新竹眉围下降20%~30%。竹织叶野螟1年发生1~4代, 以老熟幼虫在土壤越冬。4月下旬化蛹, 5月中旬成虫羽化。以第1代危害较严重。
  防治措施: (1)出笋大年秋、冬季垦覆, 可使竹织叶野螟越冬茧数下降50%; (2)成虫期在竹林附近或开阔地设黑光灯诱杀。(3)低龄幼虫期用50%甲胺磷原液竹腔注射, 每竹1.5 mL。大面积发生时, 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超低量喷雾15 m L/ hm↑2。
6 竹毒蛾
  主要有华竹毒蛾(Pantana sinica Moore)和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2种。危害刚竹属为主, 以幼虫食叶危害, 大发生时能将竹叶吃光。华竹毒蛾1年3代, 以蛹越冬。刚竹毒蛾1年3~5代, 以卵和少数低龄幼虫越冬。
  防治措施: (1)刚竹毒蛾成虫期(在浙江1~3代成虫出现期分别为5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上旬、10月上旬~11月上旬)可设黑光灯诱杀; (2)华竹毒蛾产卵结茧在秆中下部, 可人工刮卵、灭茧; (3)第2代幼虫有下竹避暑的习性, 午后用8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2 000倍进行秆基和地面喷雾。
7 竹舟蛾
  竹舟蛾有10余种, 以竹篦舟蛾(Besia goddrica Schaus)和竹缕舟 蛾(Loudonta dispar Kiriakoff)最常见。一般均1年发生3~4代, 3代的以蛹在土中越冬, 4代的以2~4龄幼虫在竹上越冬。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 4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下旬、8月中旬~10月上旬和10月上旬~次年4月中旬, 一般第2代危害最重。
  防治措施: (1)成虫期设黑光灯诱杀成虫。(2)幼虫期可用敌敌畏烟剂防治, 用药量15 kg/hm↑2, 条件允许也可用触杀剂或畏毒剂喷雾。保护天敌, 第2代后尽量少用化学杀虫剂。
8 竹蚧虫
  竹蚧虫有150多种, 主要危害刚竹属, 但多数危害不严重, 主要种类有竹巢粉蚧(Nesticoccus sinensis Tang)、竹皱绒粉蚧(Eriococcus rugosus Wang)和竹白尾粉蚧(Antonina crawii Cock)和霍盾蚧(Kuwanaspis howardi Cooley)等, 危害枝、叶、秆。均以雌成虫和若虫刺吸竹组织叶液, 导致枝、叶枯死, 竹株生长势衰退, 并诱发煤污病。前两种1年发生1代, 后两种1年发生2代。
  防治措施: (1)加强竹林抚育管理, 保持合理的立竹密度, 及时伐除3度以上老竹。(2)虫口密度过高危害重时, 可竹腔注射内吸性杀虫剂, 如50%甲胺磷乳油, 每竹2 mL, 时间最好选择在越冬虫态冬后恢复取食至下代若虫、孵化前为宜。冬季也可用松脂合剂12~20倍液喷雾有很好的杀虫效果。
9 竹广肩小蜂(Aiolomorphus rhopaloides Walker)
  又名竹瘿蜂。危害毛竹、雷竹等当年萌发的小枝, 在小枝基部形成膨化的虫瘿, 小枝端部新叶簇生, 提前脱落, 导致小枝枯死。1年1代, 以蛹在虫瘿内越冬。次年2月成虫羽化、产卵, 卵期30 d左右。
  防治措施: (1)加强竹林抚育管理保持合适的密度, 可保持竹广肩小蜂在较低的虫口密度。(2)被害竹林在3月底~4月上旬, 用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乳油竹腔注射防治, 每竹注射药液1.5~2 mL。(3)成虫出现期可用烟雾剂熏杀。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