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市场动态 » “花木之乡”的新型城镇化思路

“花木之乡”的新型城镇化思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20  浏览次数:836
    省花协2月20日资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有“花木之乡”之称的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上下坚持解放思想,奋力开拓创新,把建设新型城镇化步伐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13年底,重点中心镇镇区人口超过1.2万人,一般乡镇镇区人口超过1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由2012年的32.5%提高到35%,提高了2.5个百分点。预计全县到2015年底,全县城镇化率达55%以上。

       沭阳县按照“规划建镇、产业立镇、特色兴镇”的思路,以城镇集群化、工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统筹,重点做强中心县城,择优建设重点镇,限制发展一般乡镇,合理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推动小城镇建设由偏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各自为战发展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走区域资源统筹配置、协调联动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该县坚持用城乡统筹理念指导城镇工作,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转移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加快完善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统筹城乡规划、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按照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未来沭阳县将加快中心城区的人口集聚,到2030年规划期末达到80万人,努力把县城建成苏北最美、最大、最强的新型工业城市、商贸物流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现代文明城市。

        2013年底,沭阳县根据“一轴两副九市”城镇空间布局发展战略,优先启动贤官新城、马厂新城和韩山新城建设规划。不断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突出新城特点,全力构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产业配套的新型小城市。

       产业是立城之本,强城之基。城镇的发展、功能的提升,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和带动。按照集中、集约、节约的原则,沭阳县将实行连片开发或改造,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适度经营集中”四个集中。坚持“三靠近”原则,将大型集中居住区建在镇区。实施近镇集中安排土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改造拆迁户,使土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改造从“突击行动”转变为“常态行为”。探索整村整庄推进模式,增大农民进镇居住的刚性需求。

      该县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城镇发展实力。重点镇要主动与县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相配套,要与大中城市产业发展相配套,主动接纳大中城市转移出来的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与此同时,通过建设万顷良田、高效农业示范区等方式,沭阳县将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千方百计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使一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走向城镇,走进城市。

       近年来,该县提出以大规格绿化苗木、树桩盆景、盆栽桂花和立体繁育花木为重点,培育一大批花木龙头企业和规模经营种植户及园林绿化资质企业。

      经过几年的发展,沭阳特色花木产业已发展成为富民兴县的新产业。截至目前,沭阳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45.6万亩,居江苏省第一,规模种植花木的乡镇已达15个,花木从业人员达20万人,花木经纪人近3万名,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

     总之,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的合理有序转移,而不是单纯的小城镇开发与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镇规模扩张,改为注重县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四者间资源合理配置、共同和谐发展。如果农村人口得不到合理转移,不仅农业的规模效应出不来,县中心城市、小城镇也无法实现共同发展。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花木之乡”的新型城镇化思路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