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工程资料 » 浅谈街道意象设计

浅谈街道意象设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5  作者:华中建筑,2004,22(1):77-79   1、街道意象的含义   街道作为城市的交通流线,承  浏览次数:203

  1、街道意象的含义

  街道作为城市的交通流线,承载了城市中人员与物品在空间上的流动,同时街道作为城市基本的线性开放空间之一还是城市居民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后者的功能更强于前者。道路虽然与街道同属线性空间,但是道路多以交通功能为主,而街道更多地与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步行等活动方式有关。这也是区分街道与道路的重要标志,即街道与居民的日常活动关系更为密切,而道路更侧重于交通功能。

  城市居民和外来参观者在街道行进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和认知城市空间和城市的市井活动,不断累积最终形成了对城市的印象。简雅各布(Jane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American Cities)中曾说“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图1)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街道是人们停留时间较长的户外公共场所,人们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行进要穿越不同的街道,因止街道对于人们形成城市的意象尤为重要。街道展现给观者的不仅仅是街道的外在景观,而且还展示了城市景观以及街道中人的活动所体现的不同城市的各自空间特点和传承已久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场所精神。

  2、城市设计理论对城市街道意象的启发

  (1)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

  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60年出版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被认为是战后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林奇考察了普通市民对城市的感受,研究他们是如何认知和理解城市的,提出了城市意象物质形态的五种构成因素及其特性和相互关系,从而找出城市设计的依据、在城市新建和改建中的意义。

  ①  路径(Path)路径是观察者习惯或可能沿其移动的路线,如街道、步行街、运输线、运河和铁路等。路径是构成城市形态的基本因素,其他环境因素多沿路径布局。

  ②  边界(Edge)边界是两个部分的边界线,是连续过程中的线形中断,比如海岸、铁路、围墙等,是一种横向参照,而不是坐标轴。

  ③  区域(District)区域是城市空间中中等或大型尺度的一部分,具有两向性尺度,使观察者有“进入内部”或“走出内部”的感觉,它也是城市的控制性因素。

  ④  节点(Node)节点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如广场、城市道路交叉点、运输线的起始点等。

  ⑤  标志(Landmark)标志是观察者的外部观察参考点,为一种类点状因素,有着与周围环境迥然不同的特征和风格,易于识别,如建筑、标志牌或山头等。

  (2)《城市形态和自然过程》(City Form and Natural Process)中的观点

  由荷夫(M.Hough)著的《城市形态和自然过程》(City Form and Natural Process)一书,于1984年出版。该书重新审视了第二代城市设计理论与观点的不足,检讨了目前城市形态构成的基础,提出用生态学的观点重新发掘城市生活场所的内在品质和特征。其主要论点包括①以往那种对形成城市物质景观起主导作用的传统设计,对于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或是文明多样性的生活场所贡献有限②城市环境观是城市设计的一项基本设计元素。文艺复兴以来城镇规划设计所表达的环境观,除一些例外,大都与乌托邦理想有关,而不是与决定城市形态的自然过程相关。

  荷夫加深了对城市设计内涵的理解,城市设计不是简单寻求一种可塑造的人工美,在某种意义上,城市设计寻求一种包含人及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然在内的、以舒适性为特征的多样化空间。

  (3)雅各布关于“城市的多样性”

  1969年简雅各布(Jane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American Cities)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城市的多样性”的概念以及保持城市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并且指出产生丰富城市多样性所需的4种情况(图2)。①混合的基本功用Mixed primary uses)将人们的出行时间分散到一天的各个时间段②小的街块(Small block)增加街道的数量和面积,增加人们接触的机会③不同年代的老房子(Aged building)满足经济能力不同功用的需要④人口的充分密集(Dense concentration of people)使用各种功用充分发挥经济效能,增加城市的舒适性。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3、城市街道意象设计因素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开始注意城市的形象和景观的改善,对街道进行了景观改造,城市街道面貌因此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大多数街道的景观设计与改造,还只是停留在街道视觉形象设计的层面:街道铺设了崭新的地砖,增植了整齐的树木和花草,更新了街道的公用设施。这些措施对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崭新的街道却很少缅怀其过去的面貌,割断了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联系;同时街道绿化并未真正从生态角度出发,为改善城市环境以及保持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而有所贡献。

  街道意象表达的不仅仅是街道的景观意象,而是街道在城市意象中的地位和组成,展现的是城市丰富的文化活动,以及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街道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1)街道场所设计
街道意象反映的不仅仅是街道的视觉景观,而是作为整个城市意象重要的组成部分。街道体现的是整个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是城市居住者公共活动的重要发生地,是城市市井生活上演的舞台,因此街道成为容纳城市多种活动的场所。这就需要为街道意象的表达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

  ① 街道的空间比例:从空间构成的角度看,人们对街道的空间感受离不开街道的宽度(D)、建筑外墙的高度(H)以及两者的比例关系。日本学者芦原义信总结为“当D/H〉l,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感,超过2时则产生宽阔感;当D/H=l时,高度与宽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匀称感,显然D/H=l是空间性质的一个转折点。”因此,需要适当调整街道空间的比例以能塑造出不同氛围、不同性格的街道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当街道的宽度超过一定距离必然会削弱街道两旁人们的交流和来往,街道中的活动也势必减少,将会影响到街道活力的保持和多样化活动的发生。此时街道可能向道路的方向发展,更趋向于交通功能。因此,保证街道适宜的尺度和比例成为塑造街道的空间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 街道的建筑形态与立面建筑的围合造就了街道空间,同时建筑的形态、体量、立面的形式及质感等对街道的性格表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B鲁道夫斯基(Bernad Rudofsky)在《人的街道》一书中指出:“无论是非洲的卡斯巴(Kasba)那样密室似的住房,还是威尼斯的纤细的大理石宫殿,他们所构成的街道都主要靠周围建筑的连续性和韵律。街道正是由于沿着它有建筑才称为街道,摩天楼加空地不可能是城市。”街道两旁的建筑应该具有连续性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街道空间。而建筑的立面是街道的舞台背景,它的形式、色彩、质感、肌理等都造就了街道的表情和特征。因此街道两旁的建筑往往也是街道空间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对街道两旁建筑的统一性及其形体、立面以至质感等需要仔细地考虑(图3)。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③ 街道的认知标志“节点”和“标志”是城市意象中最为重要的参照物,在街道中同样也需要参照对象,以加强街道在城市意象中的身份识别。街道中的参照物可能是不可进入的某一点状构筑物或建筑物,也可能是可进入的某一具有特色的街头广场和绿地或是某一鲜明的商业广告牌。街道标志应该是街道中与周围环境有着强烈对比或具有统领性的实体或空间,它在人们心中熟悉程度影响着街道的“知名度”,对人们认知城市和街道有着重要的作用。

  ④ 街道中的公共设施街道的公共设施是满足城市居民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如电话亭、报刊亭、垃圾箱、座椅等等。这些公共设施由于使用率高,服务量大,在街道中不断重复出现,因此也构成了现代城市街道的一种标志性景观。公共设施一般多自成系列,形象活泼生动,活跃了街道的气氛,因此使用方便、造型活泼成为街道公共设施设计的基本要求(图4)。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街道的生态环境设计

  街道是城市居民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因此街道的生态环境建设也显得格外重要。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这需要我们在公共活动空间营造尽可能多的生态环境,保持人们的身心健康,改善我们生存的小环境。街道生态环境包括街道绿化、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在现代城市中街道生态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街道绿化了,包括树木和花草。街道绿化不仅提供了良好的景观,对于改变街道的小气候也有着良好的作用。据有关研究,夏日炎热的白天,绿荫下的温度低于草坪温度,草坪温度低于水泥路面温度。良好的绿化同时还相对保持了生物的多样性,有的城市街道绿化极佳,树木葱郁,甚至引来飞禽栖息,并保持了一定数量的昆虫生存(图5)。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街道的生态环境设计中不能只注重街道绿化的视觉效果,更应该真正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沿用城市原有的生态物种。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许多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都有一定的侵害作用,甚至导致本土物种的灭亡。从保护本土物种和保持物种地方性的角度出发,必须慎用外来物种,多使用本土物种来营造适于地方的生态环境。

  (3)街道的传统文化的保持与再现

  现代社会的变革割断了城市街道与过去的联系,在我国许多城市建设中街道扩建严重破坏了原有的城市街道空间和格局,街道原有的优秀文化和传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地方性和特色文化是城市地域性区别的重要特征,也是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旧城改造与更新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保护街道的传统文化需要保护街道文化的载体——,如建筑、文物古迹等,体现传统的空间概念,保持街道中的传统文化活动等等,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及措施保证传统得以发挥和继存(图6)。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一些城市开发传统商业一条街等等,试图以传统的形式完成现代的商业活动。虽然在形式上恢复了传统的古建筑,但是建筑的功能已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活动业已消失。由于建筑功能过于单一,难以吸引不同的人群,形式上的单纯仿古并未就此真正恢复了城市的原有的多样性和活力。

  (4)保持街道的活力

  街道的活力在于街道中人的活动的多样性和频繁性,因此需要保证这种活动的持续发生,这里可以借鉴雅各布“关于城市多样性”的阐述。

  ① 供不同功能和不同性质的建筑:不同功能和不同性质的建筑使得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群在出行时间上形成互补,从而保证街道在一天的不同时段保持活力。

  ②增加人们接触的机会:设计师和规划师应该为大众提供便于交流的场所,如街道上设置适当休息的座椅、或是路边的小餐馆、咖啡厅和茶室等。

  ③街道的舒适性:增加街道的舒适性,使得人们愿意在街道中多停留,增加街道活动发生的机会(图7)。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街道意象在现了以或市中已不单纯局限街道景观的设计,需要从城市空间、生态、地方性和文化传统等更广阔的角度出发,营造一个丰富多彩、具有特色和人文关环的城市街道环境。

参考文献
1梁雪,肖连望.城市空间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凯文林奇.城市意象.项秉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王建国.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周岚,等.城市空间美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