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企业新闻 » 20年坚持!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20年坚持!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03  作者:安徽日报  浏览次数:664
四川省花卉协会4月3日消息:

  又是一年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近日,“梨花美·尧渡行”安徽省东至县春季文化旅游活动周在该县三条岭生态旅游区拉开序幕。

  距离东至县城10公里的古徽道上,有蔡岭、高岭、低岭三个山区自然村,俗称三条岭。 20年前,三条岭一带多为长满石头的荒山秃岭。如今,石头山变成了美丽的花果山。巨变的背后,是当地农技员胡学斌指导村民垦荒播绿的不懈努力。

  要用科技帮乡亲

  都说是靠山吃山,三条岭的村民却世世代代为山所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当地高低不平的地势,土层薄且保水保肥能力差,不仅农作物产量低,且极易受旱涝灾害影响,不是缺水减产就是因山洪绝收。

  山下种粮长不好,山上种树长不高,连草都很少。老百姓尝试过养蚕、养牛,都以失败告终。久而久之,大家对这片石头山都没有了想法,少量的杂树也被砍掉当成柴火烧,三条岭成了穷乡僻壤的代名词。

  胡学斌就出生在蔡岭村,1984年他学业有成回到东至,成为县农技推广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乡亲们纷纷上门祝贺,恭喜他再也不用为吃穿发愁了。真诚的话语背后,胡学斌读懂了乡亲们希冀的目光。

  “我既然在农技站工作,就要从科技方面来帮乡亲们一把。 ”胡学斌告诉记者,1991年县农委要求每个农技员都要“抓点包片”,他就提出到“三条岭”指导村民垦荒种树。 “靠山吃山,山区发展还是要在山上做文章。”自此,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喀斯特地貌土壤特征,与县土肥、林业部门的相关人员一起,探讨求证在石质山上造林的可能性。

  石头山上绿渐浓

  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三条岭暴雨成灾,脆弱的土壤被雨水冲刷,灰白的岩石成片地裸露出来。

  就在这一年,胡学斌下定决心,带领当地18户农民自筹资金20万元开始改造荒山,以每亩年租金15元、租期30年的条件,流转本村胡村组、高岭组和部分农户的荒山荒地395亩营造经果林,同时种植绿化苗木。

  20年前,20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 “家里能卖的都卖了,亲友们能借的都借了”,胡学斌一帮人背水一战。石头山上没有房子,他们用石头垒墙,油毡布做屋顶,搭了一个简易工棚。这座工棚后来扩建成砖瓦房,最终成为一栋两层楼的办公用房。

  石头山上没有厚厚的土壤,栽树不容易,要么栽不活,要么长不好。县农业部门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也请到了山上,对石质山造林可行性进行实地考察。种猕猴桃、种李子、种枇杷……先后试验了30多个品种,胡学斌最终确定种植酥梨,兼种桃子、枣子等果木。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石头山一点一点地披上了绿装,恢复了生机。

  岭上花开迎客来

  2012年,胡学斌牵头成立了三条岭果林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80万元。除草、施肥、剪枝、看护、摘果,乡亲们一年四季都有活干。66岁的社员施启瑞已在合作社干了多年,每年都有1万多元的收入。常年在果园里务工的村民有12人,季节性用工有20多人。去年,合作社纯利润达100多万元,支付工人工资超过60万元。

  2014年,得益于“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实施,胡学斌将果园扩大到近千亩,把石头岭变成了以梨树为主,兼种玉兰、桂花、银杏、红枫、榉树、毛叶石楠等风景树的经果林。

  春来花满园,秋天瓜果香。 2016年3月,一组“三条岭的梨花开了”的照片,刷爆了东至人的朋友圈。岭上美景如画,游客纷至沓来,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契机。尧渡镇顺势而为,加大投入,整修了岭上公路、古徽道和徽道亭,重修了李家塘,三条岭上初步建成了集果园、溶洞、峡谷以及古徽道、古民居等众多旅游景点为一体的岭上“大观园”。去年该镇又引进由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投资建设的慢生活庄园项目,修复山下三个村150余间古民宅,建设慢庄综合服务区、民俗文化博览园和民宿群。

  荒山变果园,青山成金山。靠山吃山的村民看准机会,自主创业,分享从梨园到“大观园”释放的红利。村民黄贵芳创办了“岭上农家”农家乐。“春节长假,最多的一天有超过40个游客在我家吃饭!”黄贵芳开心地说,创办农家乐不到一年,她家就增收1万多元。目前,三条岭上已开了十几家农家乐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20年坚持!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