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园艺生活 » 秦皇岛:践行“生态立市”实现绿色发展

秦皇岛:践行“生态立市”实现绿色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28  浏览次数:1578

    北戴河区281桥两侧,戴河河水水质清澈,河堤部分地段点种的芦苇身形曼妙,随风轻舞;不远处,几只白鹭正在悠闲地觅食,也许注意到了人们的注视,“唰啦”一声掠过水面向远处飞去……

    6月19日下午,作为市级总河湖长兼戴河的市级河长,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轻车简从,来到这里,查看戴河水质、污水处理站运行以及河道周边违章建筑拆除治理情况,并就戴河两岸土地流转和第六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回想起3年前“河长制”推行之初踏察戴河这个河段时满眼都是垃圾的情景,孟祥伟感慨万千:“打造生命之河、美丽之河、富民之河、文明之河的目标已经确定,只要向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行,我们就一定有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哪里有翻不过的山越不过的坎儿呢?路就在脚下!”

    四级“河长制”实现全覆盖、无遗漏

    秦皇岛河流众多,水系纵横,分属滦河水系和冀东沿海水系,其中独流入海河流就有17条。前些年,由于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环保意识淡薄,全市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业面源污染、市区雨污同流、沿河村庄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随意直排入河现象,河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格治理迫在眉睫。

   “秦皇岛是零距离滨海城市,绿色、生态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这17条河流都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母亲河,是生存之所依,发展之所依,必须精心加以呵护。”2015年,秦皇岛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按照“一河一长、一库一长、一地一长、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全流域包干”的管理理念,将市域内所有河流及所在流域范围内的支流、水库、塘坝、坑塘、沟渠及湿地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体系,确保每条河流、每座水库、每块湿地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实现全覆盖、无遗漏。

    按照“河长制”工作部署,秦皇岛市四大班子全员上阵,在全市设立市级总河湖长2名,市级河长30名、湖长2名;县级河长107名、湖长1名;乡级河长284名、湖长2名;村级河长1949名、湖长7名。2017年以来,市县乡三级全部建立河长名单公告制度、河长会议制度、巡查制度、督查制度、信息共享与信息报送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县区间互查工作制度、投诉举报受理制度8项制度。同时,健全完善了参谋服务机制、河道警长机制、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河道保洁机制、河长制奖补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及环保、水务和海洋部门环境信息共享机制7项机制,以制度建设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常态化开展。

    实际工作中,市委书记孟祥伟、市长张瑞书两位市级总河湖长以及其他市级河长率先垂范,坚持从河口到源头、从主河道到支流、从岸上到岸下,用脚丈量,不落一米,自始至终。截至目前,市级河湖长踏河74次、县级河湖长踏河1153次、乡级河湖长踏河5510次,其中市级河湖长发现问题315件,全部及时进行了交办处理;市县两级河湖长制办公室下发工作提示卡209件、督办卡198件、各类通知和函63件,受理群众举报案件8件;两年来通报全市水环境质量情况和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监测结果24次,问责各级失职河长21人。

    经过3年多的努力,秦皇岛市河湖面貌明显改观,河海水质得到提升。截至2018年底,10个主要河流省考断面中,水质达标比例达到100%,较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水质优良比例达到60%,与去年持平,无黑臭水体;北戴河8个海水浴场主要监测指标一类标准比例达到98.6%,近岸海域9个监测点位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

    坚决控制入河污染源,确保不让一滴污水入河

    河海水污染问题,表现在水中,根子在岸上。

   “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水、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源,根本在治人。”秦皇岛市河长办负责人介绍,该市把河流生态治理作为最紧迫任务,坚决控制入河污染源,重点解决雨污混流、偷排暗排等违法行为,封堵所有非法设置的排污口;确保不让一滴污水入河。

    卢龙县是甘薯加工大县,加工后的粉浆水乱排曾是多年的污染顽疾。为此,该县在推动甘薯种植向鲜食型转变的同时,推行甘薯加工企业、大户“集中收购、集中加工、集中处理”模式,既有效解决了粉浆水污染难题,还推动了甘薯产业层次的提升。针对畜禽养殖“小规模、大群体、难治理”的现状,卢龙县指导养殖场(户)根据养殖规模,采取不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目前,全县已经发展资源化利用项目57个,年转化无害化有机肥15万吨。目前,饮马河水质连续12个月以上稳定保持V类水以上,青龙河、滦河水质达到IV类以上。

    秦皇岛开发区牛头崖管理区小米河头村域内戴河河道约1.85公里。2002年,村党支部书记高俊平投资150万元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并带动全村79户走上了养殖致富道路,戴河岸边渐渐形成了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小区。养殖产生的废水基本上直接排入戴河。

   “河长制”一声号令,身兼村级河长的高俊平率先拆除了自家猪舍。在他的耐心劝导下,村里其他养殖户也纷纷效仿,彻底结束了向戴河排放养殖污水的历史。如今,这里水清见底,水鸟飞翔,柳绿花红,栈道蜿蜒,宛如世外桃源。

    据介绍,截至2018年底,秦皇岛全市排查出河道垃圾984处、直排入河排污口12处、雨污混排15处,已全部完成整治。禁养区内的167个规模养殖场,已关闭搬迁162个,5家正在推进。配套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1294个,配建比例达到93.23%。改造农村厕所3.3万座,39个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2227个村庄全部建立了农村垃圾长效机制,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垃圾治理市场化率达到91.6%。

    从单一河道治理向流域综合治理转变

    思路清,力度大,方向明。

    秦皇岛开发区辖区内主要行洪河道4条,其中戴河(开发区段)长22公里,流域面积257平方公里。实施“河长制”3年多时间,域内戴河水质目前稳定达到地表III类,部分月份能够达到地表II类。

    河水清了,还要让河道美起来。开发区把打造美丽环境作为“河长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谋划启动戴河(开发区段)河道治理项目,累计对约11.26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恢复河系健康生态系统,形成连续水面,美化本地区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已经部分建成的戴河生态园已成为一处集防洪、蓄水、生态、景观、防灾避险、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经过治理,饮马河水终于清澈起来。卢龙县以自主举办县旅发大会为抓手,实施沿河绿色廊道、公园建设及产业发展工程,在饮马河等河道两侧50米范围内完成造林680亩,栽植各类花卉组合8万余株,修建凉亭6座、滚水坝16座,人工湖700平方米,在河道内栽植芦苇、蒲草,撒放鱼苗,再现了水清河畅、鱼翔浅底的自然风貌,形成了“饮马清流”“饮马泉涌”等生态景观,远近游客纷纷前来欣赏美景。

    山海关区“河长制”实施范围覆盖全区3个流域共10条河流。按照“全域治理”的要求,因河施策,将防污、治乱、护水、美景有机融合,建成了石河景观长廊、潮河游园小品、灵动护城河等亲水景观,一幅亲水宜居、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石河水系造就了古城山海关旖旎的风光。经过持续不懈的治理,石河水质稳定保持在III类水平。2017年底,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同意,该区将石河水库库区以下水域划定为开发利用区域(含景观娱乐用水区),计划完成水上餐厅、趸船建造、游船运营、索道划水等项目。项目建成后,石河将真正成为山海关区一张独特的城市生态旅游景观名片。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秦皇岛市推行“河长制”目标非常明确:即期目标是从源头着手解决问题,建立全流域治理体系,让每一米河道都有人管,坚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河道;中期目标是综合运用自然、物理、生态等多种修复办法,彻底治理河流环境;远期目标是建设生命之河、美丽之河、富民之河、文明之河,形成“生态良好—群众受益—全民参与—河流环境更好”的正向循环。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秦皇岛:践行“生态立市”实现绿色发展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