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出入口构筑百里林带,大街小巷形成绿色长廊。走进红城,就如同走进了绿色。城市、街道、社区、庭院无不迭翠铺绿……这样的绿,已成为乌兰浩特市建设生态红城,建设美好家园的靓丽名片。
绘就蓝图,构筑生态之都
规划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前提,乌兰浩特市始终抓住科学规划这个关键点和着力点,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以绿化与文化相结合,绿化与生态相结合,绿化与产业相结合,绿化与群众生活相结合的思路,借鉴先进城市绿化经验做好城市大环境绿化,选择具有国家一级资质企业科学系统规划,公开招标选择有实力的施工队伍,把乌兰浩特市建设成蓝天碧水、柳绿成荫、空气清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风光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构成一个兼具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绿色长廊。
而依托乌兰浩特市厚重的文化,提升绿地品位,是近两年来乌兰浩特市这座红色城市建设发展的给力热点。在植树中,参照“昆明模式”,适当加大人行路树木密植度,栽种不影响路人行走、街路通透性强、分枝点两米以上、树龄30到40年的大树。在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及时跟进,集中力量推进重点绿化工程,将老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结合起来,留足空间,合理布局,形成统一和谐的生态建设体系。
突出特色,创建绿色红城
乌兰浩特市以洮儿河、归流河为媒,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大城市园林绿化整体建设力度,在城区精心谋划实施一系列园林绿化精品工程。2011年以来,乌兰浩特市共投资城市绿化工程2亿元,对主要街路、公园广场、住宅小区和周边荒山进行绿化,新增绿化面积440万平方米。
在推进生态建设上,启动建设胜利林场千亩樟松林和万亩经济林,实施荒山造林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造林1.4万亩。实施阿木古郎河和洮儿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启动白音花25平方公里水保和罕山周边10平方公里生态治理工程,扩大生态建设成果。而每年的全民植树大会战更是将全市生态建设推向高潮,正是这样的植绿坚持,乌兰浩特市新增生态保护面积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9%。
在道路绿化建设上,根据每条道路实际,注重增加绿化面积,营造良好的道路绿化带景观。目前,乌兰浩特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16平方米。
在城区绿化建设上,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实施城区周边山体绿化工程,打造天然绿色屏障;启动归流河水面工程,建设城市水景公园;提升成吉思汗公园绿化档次,启动小六队湿地公园建设。乌兰浩特中心公园、成吉思汗公园、洮儿河河道景观和小六队湿地公园等主题性公园,构筑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文化内涵丰富,而在公园、广场、绿地点缀园林小品、雕塑、亭台,则更增加了城市文化情趣。
与此同时,乌兰浩特市今年还积极开展园林式小区、园林式单位的评选活动,全面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园林绿化建设,提升乌兰浩特市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的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打造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各具特色的单位庭院、小区绿化景观。
建管并举,绿色韵动红城
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就显得更为重要。乌兰浩特市始终坚持一手抓绿化项目的实施,一手抓绿化成果的巩固,建管并举。
加强项目管理,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规划审批时,绿化设计方案未经相关审批部门审批不得开工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乌兰浩特市逐年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养护投入力度,出台多个园林绿化管养规范性文件,促进乌兰浩特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仅2012年,乌兰浩特市就投入城市园林绿化抚育资金150万元;加强园林绿化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和杜绝损绿、毁绿行为的发生;加大城市绿化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引导市民增强爱绿护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