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市长丰镇文通村
大力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旅游,村民收入大幅增长
这里,散发着淳朴的民风,56户黎族人家聚居此地;这里,曾是革命老区;这里,山清水秀,处处绿树掩映白墙红瓦。4年来,万宁市长丰镇文通村通过文明生态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打造休闲景区,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9年的1800元提高至2012年的7800元,翻了数番。
楼房、平房代替瓦房、茅草屋
走在文通村洁净规整的村间小道上,道路两旁全是美观牢固、具有浓郁黎族风情特色的楼房、平房,房前屋后和村道旁栽种着黄蝉、小叶龙船、垂榕等各色花木,村落中心位置有6口鱼塘,设有垂钓台。
据长丰镇委书记蔡正学介绍,几年前的文通村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村民居住的多是瓦房、茅草屋,村民沿袭传统方式放养散养的家禽家畜随处啃食排污,垃圾遍地。2009年文通村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对村容村貌实施美化、绿化、净化三大行动,村民的生活环境得以彻底改善。
优化种养结构,打造休闲景区
记者看到,村中老人在树下对弈闲聊,妇女在广场展示舞姿,孩子奔跑嬉戏,到处一派和睦融洽景象。
自2009年至今,短短几年,文通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建设文明生态村,万宁市政府出台每户家庭补助5万元农村住房改造专项政策,扶持56户人家把瓦房、茅草房改造成琉璃瓦屋顶、屋檐装饰甘工鸟图案的具有浓郁黎族风情的楼房、平房;修建绿道、广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景观工程,引导村民圈养家禽家畜;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橡胶、槟榔等经济作物。
文通村还因地制宜搞起乡村旅游,融合兴隆绿道打造特色休闲景区,形成集休闲养生、养老、文化娱乐、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红色黎族文明生态示范村。发展农家乐、咖啡屋、主题客栈、自行车驿站等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
“去年不少人年收入10万以上”
据该村村长黄亚才介绍,2008年以前,他一直在兴隆一家酒店做园艺管理工作,之后回村里来发展,教村民种植花卉技术。如今他已是村里的种植大户,除种植花卉、槟榔、橡胶、菠萝蜜等经济作物外,还搞起淡水养殖,全家每年收入约30万元。“村里像我这样的人有很多,去年不少村民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黄亚才自豪地说。
据了解,文通村村民们陆续享有新农保、新农合等各类社保。村文化室、戏场和篮排球场建成后,读书看报、打球下棋、跳健身舞等成为许多村民闲暇时间的生活方式,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讲文明、讲法律逐渐成为文通村村民的自主意识。
目前,文通村已建成硬化环村道、村间通道、户间道、排球场、休闲小区、文化室,装上36盏路灯,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修建起沼气池,基本实现全村村民“走水泥路、住美洁房、饮洁净水、上卫生厕”的目标,一个集居住、休闲、观光、旅游、度假的新兴小村庄正在进行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