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全省青山工程“两退一围”工作现场会在西丰县召开,总结推广铁岭市和西丰县“两退一围”工作的经验。
建设生态铁岭,是铁岭市委、市政府在规划和实施铁岭发展战略过程中始终追求的一个目标。工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无不遵循这一目标。因此,当铁岭市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的时候,也成功地将铁岭建设成为“生态之城”。这其中,铁岭的“生态工程”建设,显现出三大亮点。
群山绿色永驻
到2013年春季造林结束,铁岭市共清退小开荒12.7万亩,清理超坡地8.2万亩,并全部还林,超额完成全省下达的全年退荒退坡还林任务。
建设生态铁岭,山必须得翠绿。在“两退一围”工作中,铁岭市不仅仅就生态抓建设,而是将其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并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西丰县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西丰县以“两退一围”为重点的青山工程是一项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民生工程,是西丰县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石。通过“两退一围”,西丰县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寸土地的作用,实现每一寸土地的价值。在工程开展过程中,西丰县抓早、抓实、抓细、抓创新的特点,对“两退一围”工程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并对清退的每一块地均建立乡村两级台账。西丰县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林产业、调整农业结构、开发沟域旅游,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策并举。截至目前,西丰县已清退“小开荒”2.19万亩,退坡地还林2.2万亩,围栏封育476公里、面积11.9万亩,全面完成2013年省政府下达的 “两退一围”重点规划任务;同时,对公路沿线影响生态效果的1.8万亩沙化蚕场实行封育,停蚕还林;对3600亩林缘空地、空白点见缝插绿。
为推动“两退一围”工作,铁岭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了6个督察组,深入基层,跟踪督察,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与此同时,各县(市)区还成立了专门的林业执法队伍,各乡镇成立了清荒队伍,对所有清退的小开荒和超坡地死看死守。
铁岭县大甸子镇根据本镇发展寒富苹果产业的实际,通过“三结合三推动”将寒富苹果产业与青山工程“两退一围”紧密结合起来。镇政府对全镇超坡地统一规划,栽植寒富苹果,农户自主经营的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不经营的按每亩800元统一由镇政府对外招标进行土地流转,有发展意向的大户将流转资金统一交到镇财政,由镇政府负责将资金交到农户手中,不仅让农民及时得到转让金,而且确保了承包者将流转土地用于寒富苹果生产。通过这种方式,全镇清退超坡地5996亩。今年,大甸子镇寒富苹果栽植面积将达到1万亩,成为辽北寒富苹果第一镇。
河流碧波荡漾
2013年的春天一到,西丰县就在全县64条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及其附属支流上开展向河道倾倒垃圾行为的治理工作。到5月,全县河道内290处,总量为29万立方米的垃圾全部清理完毕。
建设生态铁岭,水必须得清澈。抓住全省治理辽河污染的契机,铁岭市委、市政府全面打响整治域内主要河流战役,以图从根本上解决困扰生态铁岭建设的一大难题。
铁岭市首先拿开原制浆造纸有限公司和开原兴盛造纸厂开刀。这两家企业年排化学需氧量达2000多吨,是污染辽河的两个主要点源。尤其是开原制浆造纸有限公司,更称得上是铁岭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最多的企业。但这家拥有2000多职工企业,是开原市第一利税大户,年上缴利税2000多万元。关停这样的企业,直接关系到政府财政收入和职工的生计。
面临两难选择,铁岭市政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企业要停、河水要清、社会要稳定”的目标。同时,铁岭市召开全市环境监察执法大会,公开处理了38家违法企业,铁岭市对排放废水污染物浓度高的7家糖醛企业,创新治理技术方案,在全省率先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形成了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
铁岭市原来只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现在,全市各县(市)区都有了污水处理厂。这个变化,看起来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把每一条流进铁岭又流出铁岭的河比较一下其水质,就不难看到铁岭治理河流污染的持之以恒决心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要知道,铁岭各县(市)区都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就等于为治理河流污染张开一张张大网。
开原城市污水处理厂于2010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平均每天处理生活及工业污水量5.2万吨左右,年减少水体污染排放量5000吨以上。在污水处理作业线上,工作人员介绍了“臭水”变“清水”的工艺处理流程。首先通过地下管道进来的污水要过滤掉漂浮物和悬浮物,然后进入沉沙池,除去较大的沙粒和无机物。接着进入生化处理区,分别进行生物除磷、缺氧厌氧处理后进入澄清池,最后进入消毒区消毒后排放。在排放区,工作人员拿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和没开封的矿泉水,用勺子把水灌入到了空水瓶内,从直观上已经很难分辨出这处理过的污水与矿泉水的区别了。
城市减少污染
为了改善大清河沿岸居民的大气环境,清河区倾力打造大清河沿岸生态观光带,清澈的河水、鲜艳的花草、绿色的护坡,供市民休息观赏的亭台点缀其间。2011年,清河区投资1175万元对这个1100平方米的粉煤灰场进行覆土绿化,对周围挡灰墙下部进行加固建设,上部进行绿化建设,彻底解决了灰场污染问题。清河区还对大清河清河桥至五里堡子段长达9公里的沿岸进行集中治理,两侧河道进行加固,铺设了柏油马路,进行绿化、美化和亮化,建设了若水阁、云帆水榭等13个景点供游人观赏休闲。
建设生态铁岭,城市必须得环保。为此,铁岭市委、市政府确定了2013年建设生态铁岭的几项任务:深入实施青山工程,完成造林38.5万亩。实施蓝天工程,进一步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启动辽河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建立和完善辽河长效保护机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场点投入运行,辽河干流及重点支流水质全部达标。
现在,铁岭市从原来的污染重灾区到新老城区污水100%处理和100%利用,区域内的支流河也全部消灭了劣五类水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因为它标志铁岭的生态环境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
铁岭莲花湖湿地恢复三期工程3月20日正式进场施工,一年内莲花湖湿地公园将再恢复湿地370公顷。届时,莲花湖湿地面积将达到1040公顷。莲花湖湿地面积的扩大,直接受益者是铁岭新城。
铁岭新城可称作生态之城——22.3平方公里的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紧紧围合在新城周围;如意湖、懿路湖镶嵌市区;凡河、天水河穿城而过。城市绿地率达到38%,绿化覆盖率超过45%,水域面积占城区面积的15%,城市污水实现100%处理、100%利用,是建在湿地上的生态城市。铁岭新城区项目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莲花湖湿地公园的一期、二期工程是以水质净化和保护动植物生活环境为主。莲花湖湿地三期工程是铁岭新城今年一项重点工程,整个工程将退耕还水74万平方米,退耕还草188万平方米,恢复湿地370公顷,并修建树岛、草岛、花岛等景观,打造具有特色的东北湿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