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市场动态 » 景观并不应该全是商品属性

景观并不应该全是商品属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24  作者:中华建筑报      浏览次数:99

  要景观承载历史和文化,要景观解决城市化问题和生态困境,要景观做这个做那个都不算数,因为在中国,景观一开始就是中国特色市场化的景观,是市场说了算。这个市场有两大块,一块就是房地产,一块是政府的城市项目,曲虽异而调相同,价值审美取向也颇为一致,要补的正是高档和贵气。

  做好景观设计是众人的事和社会的事,但说到底,设计师最大的动力就是羡慕。国外市场比中国传统市场好的地方,就是不掩饰这个羡慕,恰恰是这样,其不如中国传统市场的地方,就是太张扬这个羡慕。做帝景豪苑,做各国风情,一时风靡南北,竟成主流洪涛。在这里,景观在视觉上成就了国人于这个时代的群体想象力,换言之,对群体想象力的实现又成就了今天地产商们的权力基础。

  景观设计师的机会是这个需求给的,但是毕竟他们是受学院知识分子精英的“嫡传”,他们本能地犹豫和怀疑自己笔下的事物,他们学的是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简·雅各布斯、刘易斯·芒福德,他们知道的案例是拉维莱特公园、纽约中央公园和岐江公园,这个落差太大了。不过中国青年人的功夫就是对付落差,心里想的不一定用来答卷,答卷的东西也完全可以不上心,所有设计文件的指导原则都写上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绿色节能……但这可能吗?

  设计师在高强度的加班和赶图之下,内部弥漫着“二流行业”的抱怨和牢骚。去微博上看,不要看明星设计师说什么,代表性不够。其实一部分景观项目做得没心没肺——圆圈,没完没了的圆圈;弧线,令人厌烦的弧线。没心没肺,自然就要靠眼花缭乱和金碧辉煌来装饰,来掩盖。但也就是这样的东西,却大行其道,好卖。

  景观,人们营造景观的目的究竟为何?人造景观对比自然景观增加了什么,减少了什么?我们目前市面上的景观还可以再这样做下去吗?从乡下移来的大树,需要不断更换的盆花,自来水做的水景、喷泉、泳池,来自山溪河床的景石……这几乎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观组合,而这种组合,不是一两个“艮岳”和一两个“颐和园”,而是存在于成千上万的楼盘之中,见怪而不能怪。

  东坡大师在《赤壁赋》中曾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物各有主,山野之树,水涧之石,你们标榜向往自然,就去豪取强夺,用各种办法弄进城市,弄进楼盘,妥否?“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这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也就是说,至少在宋朝,与黄金美玉相比,苏子认为景观还是大量而可再生的资源,它可以无须代价就浸润我们的眼睛甚至灵魂。而当今,这一切,风景点的风,风景点的月,都是高价的,景观是商品,具备全部的商品属性。

  讲至此,反驳之声就会出来,政府做的那些广场、公园、绿地难道也是商品?是的,它们不是商品也不应该是商品,但是,它们与那些已经是商品的景观,长得太像,趣味太相投,这也是当下的问题,公共性应当以何种美学面貌被设计,被期待,被评说?

  当代设计的一大尴尬,是其几乎没有掌握群众,甚至也都没掌握设计圈外更多数和更重要的其他群体。大众把设计堆放在文明的花边而不是骨架位置上,设计师或依附于房产,或依附于所谓的创意和时尚,他们不被当成是造物意志的核心,不被看成是城市和环境问题的关键力量,不亦悲乎。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