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儿童壁画展示。
在这次自然生态馆的展示中,生态建设成就展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这个区域,主要展示了我国生态建设、林业改革、林业产业和生态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的内容。
生态建设:2006年—2012年,全国共完成造林3727.70万公顷,义务植树168.34亿株。森林资源实现“双增长”,全国森林面积达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0.36%,活立木蓄积达149.13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达6168.84万公顷,居世界首位。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78.11亿吨,年生态服务价值10.01万亿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平方米。天然林保护工程圆满完成一期建设任务,二期工程全面启动;退耕还林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央对退耕农户延长一个补助周期;三北防护林、速生丰产用材林等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开始实施,林地保护力度明显加大。
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5—2010年)》,完成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205个,近8万公顷湿地得到恢复。湿地自然保护区达553处,国家湿地公园达213处,国际重要湿地达41处。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0.5%。
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全面建立了省级人民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制,启动了京津风沙源、石漠化治理工程和38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的省份增加到29个,全国土地沙化趋势逆转,防沙治沙进入了“整体遏制、局部恶化”的新阶段。
同时,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大熊猫等50多个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种群持续扩大,苏铁等千余种野生植物人工种群基本建立,野马等物种回归自然进展顺利,野生动物损害补偿试点有序推进。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达2126处,总面积达1.2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9%,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护。
林业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继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突出亮点,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林业产业发展:2012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7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由“十五”末的4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203亿美元,经济林产品、人造板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林业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52∶41∶7调整为目前的39∶52∶9,林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加大。产业素质实现新提升,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龙头企业逐步壮大,林产品质量继续提高,产业化经营势头良好,工农合作更加紧密,产业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认真贯彻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把生态文化建设纳入现代林业建设重要内容,实现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生态立省”、“生态立市”和“生态立县”成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的执政理念。目前,已有贵阳、沈阳、杭州、武汉等41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