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市场动态 » 长春黑松:将面临新的命运

长春黑松:将面临新的命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5  浏览次数:20
    省花协7月25日资讯: 

长春街头绿化带的黑松,正在接受第三年的拯救。经历十余年的艰难生存后,它们可能在近期面临新的命运。

现状:超四成“半死不活”

在长春人民大街工农广场北部路段,一些松树的针叶发黄已经持续多日,严重的整株呈红色,好像被火烧过。发黄是从叶尖开始的,早在2月份就已经出现。  在与恶劣的环境抗争数月后,针叶一根根落在树池、道路旁,随着车轮滚滚,将慢慢化为尘埃。“以黑松作为干道的主要景观树种,长春市是全国唯一的。”长春市园林科研所所长路光说。事实上,这些黑松出现枯黄现象已有七八年之久。但是,最近几年越来越严重,而且涉及的范围远不止人民大街。路光6月中旬组织了一次大规模调查,截至6月16日,统计了13365棵黑松,结果非常惊人:“极差”的比例达到44.3%。按照路光的解释,“极差”就是指严重发黄变红、处于“半死不活”状态的黑松。在亚泰大街自由大路高架桥上向南走,猛一看,路旁的树木很难认出是松树,树冠远看已经变成深红色,离近了才能约略看到些绿针。这个景象,被长春市民无奈地戏称为“红松”。 长春市园林植物保护站站长韩军玲介绍,长春黑松出现这种情况是在七八年以前,而10年以前黑松一直生长良好。引起省市领导和市民广泛关注是在2010年。“那年报告都不知道打了多少个!”长春大学园林专业的师生同年进行的调研显示,在2009至2010年冬春季节持续低温作用下,油松、丹东桧柏、大径级垂榆、京桃、刺槐普遍遭受冻害,都有死亡植株发生。

元凶:气温?土壤?融雪剂?

黑松的境遇并非只出现在长春,近年来,沈阳、呼和浩特、哈尔滨也都出现了黑松枯黄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一个说法是黑松“喜静”,不适合街路栽植。但路光说:“所有的树木都喜静!”另一个说法直指融雪剂,多年的融雪剂和盐分积累导致松树的立地土壤盐分增高。“树池靠近街路几十厘米内的草木没有能活下来的。汽车会把雪溅进去。”韩军玲说,但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说明融雪剂是主要“元凶”,是否多年应用融雪剂积累的结果,还需论证。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主要城区,樟子松的情况远好于黑松。但在净月潭,出现发黄现象的反而是从北部引进的樟子松。韩军玲和路光都认为,这是多年累积的综合性因素影响。2010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植物保护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蒋三登和该学会植保委员会秘书长徐公天,结合长春植保站的调研情况和实验数据,认为纯属环境因素,“与土壤、温差、气候、交通车流密集、水土流失、缺乏微量元素等诸多因素有关。”种树的常识是“深埋柳,浅栽松”,但城市街道的松树境遇恰恰相反。“街道不断修整抬高路基,只好给松树根部挖坑处理。”韩军玲说,路基提高少的地方有20厘米,多的甚至抬高五六十厘米,实际上就等于把松树“深埋”,导致呼吸困难。开春时,冻土越深解冻越晚,得不到水分,就出现生理性干旱。另一个因素是土壤板结,建筑垃圾多,挤压导致水流不畅。“松树在根部难于吸水,只好在树干和树梢的针叶里倒着吸水,最终当然发黄。”韩军玲说。

救治结果难料的努力

前些天,人民大街等主干街路上,一些出现枯黄现象的树木,插着棕色的塑料水瓶,这是今年打的第二遍矿泉水。长春绿化工程队队长王绪波介绍,“一遍药、两遍水”,对长春黑松的救治已操作了3年。“树木打吊瓶输液,理论上是可行的。”韩军玲说,“全国从南到北,到处都在用。”但是她并没有见过实证研究结论,说这种方法对解决树叶发黄有直接效果。“打过的树,第二年看起来‘芽点’发芽效果好些。”王绪波说。再过不久,绿化工程队还将对松树进行根部“复壮”工程,主要是在树根部土壤打孔透气输水和有机液体肥或者土壤改良剂,进行两三次灌水施肥。但疗效还需要数年观察,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效果还难以判断。重点养护这些黑松需要真金白银。王绪波介绍,营养液一瓶30元;矿泉水是买来大桶的自己分装,相对便宜;再加上男工90元、女工80元的日工资,这些黑松的综合治疗一棵大约需要100元。他们负责的32条主要街路,大约有5000棵黑松,一年就要50万元左右。3年下来,开销已达上百万元。

选择换不换?怎么换?换什么?

长春主要街路栽植树种的选择,一直是艰难的问题。“每年领导都挠头。”王绪波说,柳树这几年状况也不好。据多年观察,还是杨树长势最好。对于黑松来说,“就是三个问题,换不换?怎么换?换什么?”路光说。1988年出版的《当代长春城市建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1972年,人民大街还叫斯大林大街时,市政府门前一段决定更换老龄青杨,改为100多棵大黑松,但因为某领导持有不同意见,“只隔一夜,又改换成三排北京杨。施工当中碰到地下管线返工,几天后又改换为红皮云杉。”王绪波说,改革开放前的这种不科学决策早已成为过去。目前,每年不同的街路选树种都要做绿化效果图,逐级汇报,层层审批,树种选择与决策的科学性大幅提高。“即使换,也不会是一下子换掉。”路光说,那样既破坏景观,风险也大———移栽树木必然带来根部伤害。尽管最终决策尚未发出,但可以确定的是,假如更换这些黑松,那一定是个漫长的告别。“换也要一步一步来,一段一段来,我们对于黑松问题的态度是‘慎之又慎’!”路光说,即使是换树种,方向一定是乡土树种,讲究适地适种。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