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缙云县华飞果蔬专业合作社——黄殿明山油茶基地和水碓坑油茶基地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茶林、白术长势喜人,给连绵起伏的山丘穿上了绿色的新装。这是缙云县油茶套种经济作物的一个缩影。
油茶是多年生高效经济林,由于新造林生长缓慢,至少需要4年才能挂果,且早期丰产性不强,经济效益不明显。在这期间,合理套种茎秆低矮的中药材、农作物等,可达到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的作用,而且这些经济作物具有周期短、收成快的特点,能实现当年种植当年收成,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弥补了油茶生长周期长、见效慢的缺点。
“套种作物后,经常要去除草、施肥,即抵制杂草生长,又改良土壤肥力,极大地促进了油茶的生长。”华飞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沈建飞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油茶套种白术,不光抑制了油茶林杂草的生长,还可以减少用工量,节省不少的开支,关键是增加了经济效益。”
“这两片基地种白术共投入30多万元,是今年1月份种下的,10月以后就能产生翻倍的效益,真是一笔不少的收获。但是中药材不耐连种,连种容易产生细菌感染和某种营养元素的缺乏而减产,所以,过两年,就要改成套种大豆、西瓜、生姜、香芋、红薯等经济作物,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看着油茶和白术长势喜人,沈建飞干劲更足了,表示以后将进一步扩大套种规模,以示范带动更多的林农增收致富。
近年来,缙云县林业局创新项目,在全县油茶基地推广油茶林套种花生、黄豆、绿豆、马铃薯、油菜、白术、芍药、蔬菜等立体种植模式,走林业产业化发展创新之路,培育优质高效油茶基地。目前,全县油茶基地套种元胡、贝母、白术等中药材和黄豆、花生、玉米、南瓜、赤豆等农作物面积共5000余亩,年创产值2500多万元,农民增收近1000万元。油茶套种实现了以耕代抚,以农促林,以短养长的目的,极大地促进了兴林富民,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