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四川省花卉协会-E花木四川省花花协会 » 花木资讯 » 市场动态 »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厦门交出靓丽成绩单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厦门交出靓丽成绩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11  浏览次数:173
    省花协8月31日资讯:

如果说楼宇桥梁勾勒出城市的繁华,那么,郁郁葱葱的森林,则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内涵与品位。市创森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经过全市上下三年多的共同努力,厦门各项创建指标均已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厦门吹响了最后的冲锋号。

  今年,市委、市政府为实施“美丽厦门”发展战略,提出“两个百年”的发展愿景:在建党100周年时建成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展示中国梦的样板城市。今天的厦门大地,在绿色的掩映下尽显生机和活力,山清、水秀、天蓝、岸绿、村美,不远的将来,呈现给世人的必然是一个生态环境更加秀美的“海上花园”。

  40项指标

  截至2012年底,“国家森林城市”40项评价指标,我市均已达标。其中,森林覆盖率达到42.8%,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1.7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8平方米,全市建有分布相对均匀的各类公园绿地366处,各级各类公园88个(其中森林公园7个),在城区步行500米有休闲绿地、步行15分钟可到一个公园。

  三大工程

  我市森林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包括以保障生态安全为主的森林生态建设工程、以凸显闽台地域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工程,以强化闽台合作为主的绿色产业发展工程三大工程,涉及岛内绿色福利空间提升、岛外新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村镇建设、生态风景林与林分改造、绿色通道建设、溪流两岸景观林建设等18个专项。

  文/记者 殷磊 通讯员 蔡干强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如今的厦门,每一寸肌肤都被绿色浸润,水碧山青入画屏:林木葱翠,蜿蜒山川;园林景点娇色怒放,花团锦簇;绿道林网交织阡陌,经纬纵横……在厦门这块版图上,绿色的摹绘始终没有停笔,画风充满了磅礴的气势,又不失精致细腻。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2010年厦门吹响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集结号,但是早在2000年,我市就率先在全国提出厦门林业走生态型、景观型、科技型的城市林业发展道路,通过实施生态风景林、沿海防护林、绿色通道、绿色海岸、城区园林等工程,初步实现了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山地林业向城市林业的转变;同时,通过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积极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我市于2009年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目标,2010年3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厦门进入创建行列,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在全省率先全面展开。3年多来,厦门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以“海西森林城市,温馨宜居厦门”建设理念为引领,以建设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美丽厦门为目标,结合“创森三大主题工程”、“四绿”工程建设、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等,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统筹发展,初步形成了城市与森林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截至2012年底,“国家森林城市”40项评价指标,我市均已达标。其中,森林覆盖率达到42.8%,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1.7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8平方米,全市建有分布相对均匀的各类公园绿地366处,各级各类公园88个(其中森林公园7个),在城区步行500米有休闲绿地、步行15分钟可到一个公园。

  我市森林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包括以保障生态安全为主的森林生态建设工程、以凸显闽台地域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工程,以强化闽台合作为主的绿色产业发展工程三大工程,涉及岛内绿色福利空间提升、岛外新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村镇建设、生态风景林与林分改造、绿色通道建设、溪流两岸景观林建设等18个专项。

  森林生态建设工程

  大手笔“泼”绿让城市更宜居

  厦门人对城市的深深眷恋、外地人对厦门人的艳羡,很大一部分要落在森林城市的环境上。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按照“一心两带五湾多点”的森林城市规划框架格局,厦门努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山、海、岛、城集于一体的城市森林网络,实现了四季有花、终年常绿、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建设目标。自创建以来,全市新造林面积4822.13公顷,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积占市域面积的1.03%。

  大手笔“泼”绿的背后,我们看到一条贯穿全局的理念,那就是造林绿化是一项普惠的公共福利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公园、绿地、森林是拓展城市宜居空间,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生态文化工程

  进一步弘扬闽南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最大的特色。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厦门在造林绿化过程中,没有一味追求数字的增长,而是充分地遵循地域文化和多元文化相结合的内在规律,以人为本,融旧合新,使“绿色”成为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弘扬了闽南文化,增强了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更让厦门实现城市生态景观的创意性再造。

  三年多来,我市将森林建设与闽南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环岛路滨海生态文化走廊、万石山生态园林文化科普教育园区、金光湖森林文化教育园区、五缘湾湿地公园、小嶝岛生态文化拓展区、闽南生态文化主题社区以及以山边村、马塘村为代表的生态文化示范新村和以吕塘村为代表古厝、风水林生态文化村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基地。

  绿色产业发展工程

  形成城市森林旅游格局

  创建工作开展三年来,我市闽台合作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我市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注重闽台合作,全面加强了与台湾在乐活林业、特色水果、种苗花卉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大力发展闽台特色的绿色产业。以森林旅游、山地运动、休闲娱乐为主题,以生态、阳光、健康、民俗为特色,完善和建设了一批森林公园或游憩公园,如天竺山、金光湖、北辰山、五缘湾、园博苑等,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休闲产业,形成“城乡互动、农林水结合”的城市森林旅游格局。

  亮点

  三年造林4800多公顷

  站在汀溪水库大坝上,放眼望去,四面青山环碧水,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近年来,我市把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地生态风景林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水源保护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成绩卓著,还形成林水相依、山水辉映的滨水绿地和防护林带生态系统。截至2012年底,全市山地森林面积63419.08公顷,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87.1%。目前,全市山林郁郁葱葱,为人民的安居乐业营造出厚重的生态绿色屏障。

  作为一项普惠民生的公共福利事业,厦门市在造林绿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上逐年增多。近三年全市造林绿化仅市、区两级财政直接投资就达到30多亿。市委、市政府明确,今后全市各级各方面每年用于造林绿化的资金不少于10亿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全市性的综合公园、绿色廊道、大型生态绿化防护林带等基础项目建设。

公园15分钟步行可到

  “在厦门拍婚纱摄影,外景最好找也最难找,”这是一位影楼负责人的感慨,因为分布于城市各处的大小公园各具特色,让人难以取舍。

  近年来,我市一直致力于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特别是为满足城市居民娱乐、健身的需要,不断拓展生态休闲空间。截至2012年底,全市范围内建有分布相对均匀的各类公园绿地366处,总面积达3105公顷,其中各级各类公园88个(其中森林公园7座),面积2204公顷。自创建以来,全市新增园林绿地面积2020公顷,新增公园21个。目前全市各类公园分布均匀,城区实现“步行500米有休闲绿地、步行15分钟可到公园”的目标。与之配套四通八达的健康步道,构建起厦门的绿色慢行系统,满足本市居民日常游憩需求。

  岛外农村凸显生态文化

  走进海沧东孚镇山边村,可以看到,村道两侧绿意盎然,房前屋后三角梅吐艳,榕树休闲公园里老人们围坐树下闲话家常,古庙戏台被绿树鲜花妆扮得美轮美奂……

  近年来,随着跨岛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市城市绿化建设的重心从岛内向岛外转移。特别是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厦门集中建设了一批生态文化示范村。同安区垵炉村种植各种乔灌木1.7万多株、草坪1.2公顷、花苗圃0.25公顷,森林覆盖率49.2%,形成“环境优美、四季有花、全年常绿”的绿色村庄;翔安区茂林社区绿化覆盖率90%以上,居民绿化美化意识逐渐增强,基本实现了“条条道路有绿树、家家庭院有鲜花”的景观,形成人人倡导“绿色”、人人参与“绿色”、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风气;翔安区吕塘村是古厝文化典型的村庄,是闽南戏曲文化的发祥地,结合历史悠久的古松柏林和闽南古厝,这里建成了别具特色的风水林生态文化村;翔安区马塘村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巧妙结合,村庄环境优美,经济富裕,被称作“南方的华西村”,吸引了许许多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森林生态廊道基本形成

  一卷卷长幅生态画轴,正在岛外徐徐打开。

  创建三年来,我市的森林生态廊道基本形成。在森林、海湾、湿地、溪流、湖泊、陆地等生态区域之间,厦门建设起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近自然生态型的、能满足厦门地区关键物种(如苏门羚、蟒蛇、穿山甲、棘胸蛙、虎纹蛙、林鸟等)迁徙利用的5条贯通性森林生态廊道。

  此外,我市充分利用山地天然隔离屏障,把人工绿化带与天然绿色屏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生态防护隔离林网,对建设温馨宜居城市、保证城市生态安全、减轻台风等自然灾害、缓解热岛效应、提升空气质量等生态社会效益,发挥了极其显著的作用。

  森林旅游方兴未艾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通过大力实施森林城市建设,以森林旅游、山地运动、休闲娱乐为主题,以生态、阳光、健康、民俗为特色,形成“城乡互动、农林水结合”的城市森林旅游格局。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120多个,年接待人数460万人次。完善和建设了一批森林公园或游憩场所,位于海沧区的天竺山森林公园、海沧野生动物园、日月谷温泉度假村,位于同安区的金光湖景区森林人家、翠丰温泉度假村、五峰德安古堡,位于翔安区的小嶝休闲渔村、吕塘戏乡农家乐、茂林乡村旅游、古宅大峡谷生态运动休闲,位于集美区的灌口双龙潭生态运动公园、青龙寨果园等,突出了自然生态和闽南历史文化特色,体现了乡土气息。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已成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新亮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渠道,拓展旅游业的新途径。

  全民参与 共同创建

  近年来厦门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政府主导,企业、单位、个人全民参与的创建模式。在创建中,我市注重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新闻媒体、建立“创建”网站、播放公益广告、设置宣传栏、组织万人签名活动、举办森林城市讲座、编发创森简报、组织全民义务植树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创建的支持率和满意率。

  我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造林绿化,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造林绿化的浓厚氛围。社会力量参与植绿护绿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林木绿地认建认养、古树名木保护、社区绿地养护、绿化宣传、农村房前屋后植树、阳台绿化等等。我市还开展“青年树”、“巾帼林”、“外来员工纪念林”、“幸福林”等各种纪念林基地建设活动,定期开展“平价花市”和“树苗免费送市民”活动,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自创建以来,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238万个工日,植树863.14万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在95%以上。

  大力传播生态科普知识

  厦门高度重视生态科普工作,不仅大力建设各类生态科普场所,还广泛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生态科普活动,让市民、游客获取更多的生态知识,自觉形成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意识。

  我市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的开放区等公众游憩地,均设有专门的科普小标识、科普宣传栏、科普馆等生态知识教育设施和场所,全市现有市级以上科普基地46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22个。厦门每年还组织开展爱鸟周、国际海洋周、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厦门凤凰花旅游节、三角梅旅游节、“畅享森林,狂欢部落”森林旅游节、园博苑灯光文化旅游节等市级生态科普活动。

  相关链接

  城市森林

  森林,并不仅仅指那种阳光透不进、到处藤牵蔓引、有各种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市市政园林局局长蔡允嘉介绍,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森林是“地球之肺”,“城市森林”是指在市域范围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及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城市森林包括行道树、公园、街区游园及住宅区的所有树木,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宗旨就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于市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不仅是我国褒奖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荣誉,也是综合体现一个城市科学发展水平与和谐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分享与收藏:  花木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新闻视频